第三节 教育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含义:自然条件下(不人为干预),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获取经验事实
类型:
是否控制环境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实验室中的观察
是否借助仪器设备
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
是否参与活动
参与性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
是否预先计划
结构式观察(最严密的观察方式)
非结构式观察
评价
优点:方便、客观、真实、可长时间进行
缺点:取样小、表面性、难以说明因果关系
2 调查法
含义:问卷、访谈,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
类型:
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
普遍调查(普查)
抽样调查
个案调查
调查内容
现状调查
相关调查:调查关系
发展调查:过去、现在、未来
预测调查
调查的方法和手段
问卷调查
访谈调查
测量调查(包括试卷)
调查表法
评价:
优点:深入、灵活、适用面广
缺点:可靠性受限,更多的受制于研究对象
问卷:标题和指导语、问题(主体)、结束语
3 实验法
含义:控制或创设条件,人为干预,验证假设,探讨因果关系
类型:
实验场所
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
实验目的
确认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自变量数量
单因素实验
多因素实验
对实验的控制程度
前实验:不随机分派被试,不控制干扰因素(结果最不真实)
准实验:按现存班级等群体分组,控制一部分干扰因素
真实验:随机抽取被试,完全控制变量(结果最真实,但最麻烦)
评价
优点:便于重复验证,结果可靠精确
缺点:可能因为实验者产生负效应,与真实的教育活动相差太远
降低负效应的实验方式:
单盲试验:实验对象不知情
双盲实验:实验者和实验对象都不知情
4 个案研究法
含义:对特殊或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方法:跟踪法(追踪法,长期研究)、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和教育会诊法等。
评价
优点:生动地描述过程,形象地展示个案
缺点:结论的主观性较强,成果的推广性有限,伦理道德问题
5 比较研究法
含义: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
类型
差异性VS同一性
同类比较研究
异类比较研究
历史发展
纵向比较研究
横向比较研究
质VS量
定性分析比较
定量分析比较
6 行动研究法
含义:“教师行动研究”,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解决实际问题
代表人物:勒温
类型
组织形式
个体独立型
小组协作型
组织合作型
时间
前摄性行动研究
应答性行动研究
评价
优点:灵活、能适时做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
缺点:受具体情境限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7 叙事研究法
含义:以叙事、讲故事(例:教学日记)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
类型
研究主体
教师自陈式叙事
他人记叙式叙事
叙事内容
教学叙事
生活叙事
自传叙事
研究结果形式
教育传记
教育自传
教育故事
教育小说
教育电影
教育寓言
步骤
观察并提出问题
事件的记录与描述
反思与分析
总结与提升
交流与评价
评价
优点:易于操作,易于理解,引人深思
缺点:容易遗漏信息
8 校本研究
含义: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
基本要素
自我反思(核心要素)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9 补充:质性研究
含义: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收集资料。
例如: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