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0 教育研究基本过程
确定研究课题
文献检索
提出研究假设
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作出结论
撰写成文
1 确定研究课题
课题来源
社会变革与发展
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
研究者个人的教育实践
要求
新颖价值
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具体明确:课题要尽量小,要有针对性
可行性
2 文献检索
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2.1 加工程度
一次文献
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不管创作时是否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也不管该文献以何种物质形式出现,均属一次文献。大部分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在科技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均属一次文献。
二次文献
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所得到的产物,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检索工具书和网上检索引擎是典型的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
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综合概括而成的产物。如大百科全书、辞典等。
零次文献
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文献,如实验记录、手稿、原始录音、原始录像、谈话记录等。
2.2 功能
事实性文献:描述事实的文献,如:文物、史料、各类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
工具性文献:检索咨询的文献,如:工具书、网上检索查询、学术动态综述等。
理论性文献:提供理论认识的文献,包括教育专著、论文、文集、教育家评传、方法论著作等。
政策性文献:提供政策依据的文献,包括规章制度、政府文件与统计资料等。
经验性文献:提供感性认识的文献,包括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经验、教育参考书、各级各类学校教科书、教学大纲等。
2.3 文献检索的要求
要全面
要准确
勤积累
善思索
2.4 文献检索方法
顺查法:由远及近,由旧到新
逆查法:由近及远,由新到旧
引文查找法:直接看参考文献(引用文献),顺藤摸瓜
综合查找法
3 提出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指对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的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
4 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4.1 基本概念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按照某种方法确定的若干个体的集合。
取样: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的过程。
4.2 取样的基本方法
取样名称 | 方法 | 使用条件 |
---|---|---|
简单随机抽样 | 抽签,随机数目表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 | 样本数小,总体异质小 |
系统随机抽样 | 等距抽样 | 适合大样本 |
分层随机抽样 | 分层,各层比例 | 总体成分杂,各层差异大 |
整群随机抽样 | 整群看作个体 | 总体范围大,数目多 |
4.3 制定研究计划
题目
目的和意义
基本内容和待突破难题
思路、方法、方案和进度计划
工作基础和条件
研究结果的预计取向和适用范围
经费预算,仪器设备
5 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收集: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基础
整理:对所收集的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5.1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就是将丰富的现象材料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借助教育统计方法进行处理,描述现象中存在的共同特征,并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检验。
反映的趋势 | 例子 | |
---|---|---|
集中量数 | 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 |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
差异量数 | 数据分布的离散趋势 | 方差S、标准差、全距(极差)、平均差 |
地位量数 | 描述单个数据在总体或样本的所处位置 | 标准分数T、百分等级 |
相关系数 | 两列变量之间的相关度的分析 | 积差相关、等级相关r,质量相关 |
定名测量 是最简单的测量水平。数字仅是代表或表示事物,而无任何数量大小的含义。例:学号、车牌号、性别。
定序测量 是比命名量表高一级水平,量表中的数据已有数量大小的含义。例:名词、能力等级。
定距测量 中,数字不但可以按大小排序,而且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0不代表无,只是一个人为概念)。例:温度、公元纪年。
比率测量 是最高水平的量表。它既有绝对零点,又有相等单位。例:重量、人数。
5.2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通过分类处理文字描述资料,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分析某种现象变化的原因及变化的过程,从而揭示教育现象和规律。
归纳分析:从例子中发现规律
简单枚举法:又称不完全归纳法,是指简单考察研究对象一部分事物或要素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完全归纳法:是指依据研究现象中的所有事实或各个部分归纳出对该现象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演绎分析:从规律到个别例子。(归纳分析的反义词,不是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
6 作出结论
作出结论要客观、科学、公正、实事求是。
7 撰写成文
形式:
教育调查报告:1题目2前言3正文4结论和建议5附录
教育实验报告:1题目2前言3方法4结果5讨论6参考文献和附录
学术论文:1标题2内容摘要3序言4正文5结论与讨论6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经验总结
教学案例
论文正文:
a.序(绪)论
b.本论:平列分论式(并列关系)、层递推论式(递进关系)、平列层递兼用式
c.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