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习概述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 学习的内涵

学习是 个体 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 练习或反复经验 而产生的 行为或行为潜能 的比较 持久改变

注意点

  • 个体:人 + 动物 + 机器……(注意学习与教育的区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练习或反复经验:反复不重要,一次的经验也可以。先天的、本能的反应不是学习。
  • 行为:外显行为(眼睛能看见的行为)
  • 行为潜能:内隐行为或叫做内潜行为(态度、思想、概念等脑中活动)
  • 学习的结果和过程都是学习
  • 由好向坏的改变,也是学习

2 学习分类

(一)主体

动物、人类、机器

(二)意识水平

  • 内隐学习:无意识的学习,潜移默化,自然而然
  • 外显学习:有意识的学习,专门去学习

(三)学习水平——加涅(了解)

  1. 信号学习:经典型条件反射(S-R,一个刺激,一个反应)
  2. 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R-S,现有行为,之后才有刺激)
  3. 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学习”
  4. 言语联想学习
  5. 辨识学习
  6. 概念学习:同类刺激,做出相同反应
  7. 规则的学习
  8. 解决问题的学习

(四)学习内容——冯忠良(了解)

知识、技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

2.1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学习之后会获得哪类知识)

  1. 言语信息: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包括:符号(单词、字、表情包等)、事实(例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组织的整体性知识(成体系的一系列知识,如:热力环流)
  2. 智慧技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1)辨别——区分事物差异的能力
    (2)概念
    具体概念——识别同类事物的能力(已知一个概念)
    定义性概念——运用概念定义对事物分类的能力(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他们的共同特征,下定义)
    (3)规则——按一个简单规则做事(如:加法、公式、定理)
    (4)高级规则——用多个规则解决问题(如:四则运算)\
  3. 认知策略:支配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内在组织的才能(学习方法)
  4. 态度:态度指对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内心,不一定有行动)
  5. 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肌肉协调)

2.2 学习性质与形式

奥苏伯尔——学习的方式

  • 接受学习:教师讲授已下定论的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把学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使用。
  • 发现学习:教师不是将学习内容直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发现这些内容并使其内化。

奥苏伯尔——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的关系

  • 机械学习:新旧知识间不建立联系,只记住符号本身,不理解内容,死记硬背。
  • 意义学习:利用原知识学习新知识,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理解新知识的实质和意义。

例子:

例子

3 一般学习理论

3.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结主义)

创始人:华生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连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S与R:表示刺激与反应。S-R表示刺激——反应连结。

3.1.1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试误说)(饿猫开笼实验)

饿猫开笼实验

观点: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 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 而形成的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1. 准备律: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实先就满足
    猫要饿,才会想出去,否则可能在笼子里睡一觉。
    例子:上课前的准备铃、上课前强调这节课的重要性
  2. 练习律:一经练习,联结的力量会增大
    熟能生巧
  3. 效果律:对特定刺激做出的反应
    即:对结构进行反馈。如,猫出了笼子,能吃到鱼。
    例子: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惩罚或者奖励。

3.1.2 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浦洛夫的狗)

实验图1

实验图2

  1. 无条件反射:
    先天、本能的反应。
    这是人类与动物共同具备的反射现象。
    狗吃肉流口水、婴儿吃奶
  2. 中性刺激:第二步中,只摇铃,不给肉,铃声属于中性刺激。
  3. 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后天学习获得的。
    狗听到铃声流口水

条件刺激的分类

  1.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物理性:亲眼看到的、因而听到的
  2.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以语言为中介:口头、文字、手语、哑语等(画饼充饥)
    **特别的:红绿灯是第二信号系统,因为它不再是一般的灯光,而是“交通语言”。

尝梅生津:不属于两个信号系统。因为不是条件刺激,而是本能。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 获得与消退
    获得——刺激反应建立的过程
    消退——刺激反应消失的过程
  2. 泛化与分化
    泛化——类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分化——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区别是分得清和分不清。如日和曰,银行和很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