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习迁移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例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 学习迁移的分类
- 按迁移的性质分类
①正迁移:积极的,正向的。例:学过音标,有助于学习英语单词。
②负迁移:消极的,负向的。例:学过拼音 a ,导致英文字母 a 读错了。 - 按迁移的方向分类
①顺向迁移:前面学习的知识影响之后的学习。例:拼音 -> 汉字。
②逆向迁移:后面学习的知识影响前面学习的知识。 - 按迁移的内容分类
①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范围比较大的知识。例: 原理、原则、态度、方法等 。
②具体迁移(特殊迁移):范围小的知识。例:往往是具体经验,如 foot + ball -> football。 - 按迁移的难度分类
①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前后学习的难度相同,无包含关系。例:苹果 -> 梨。
②垂直迁移(纵向迁移):前后学习的难度不同,有包含关系。例:苹果 -> 水果(自下而上的迁移(上下位知识));水果 -> 苹果(自上而下的迁移)。 - 按迁移的心理机制分类
①同化性迁移:指对事物的认识没发生改变,只是又认识了一些例子。例如“在知道了会飞的是鸟后,看见麻雀,知道麻雀也是鸟”。对于鸟的认识并没有改变,所以是同化性迁移。
②顺应性迁移:指认知结构认识不了外界了,就需要调整自己的认识,以适应外界的变化。例如 “在知道了会飞的是鸟后,看见飞机,知道飞机不是鸟,鸟还需要有羽毛,有生命等其他条件”,这个过程中就改变了自己对于鸟的认识。
③重组性迁移:指组成成分没变,只是关系发生了变化。例如“are→ear”,“一个舞蹈→换了动作顺序的另一个舞蹈”。 - 按迁移的程度分类
①自迁移:把学习经验,迁移到 相同 的环境中。如把学英语的方法用在学法语上。
②近迁移:把学习经验,迁移到 相似 的环境中。如学英语的方法用在学化学上。
③远迁移:把学习经验,迁移到 完全不同 的环境中。比如,会骑自行车后骑自行车回家。 - 按迁移发生的自动化程度分类
①低路迁移:自然而然地进行的迁移。
②高路迁移:有意识进行的迁移。
性质与方向进行组合:
①顺向正迁移。
②逆向正迁移。
③顺向负迁移。例:前摄抑制。
④逆向负迁移。例:倒摄抑制。
2 学习迁移的作用(了解)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心理学关于迁移的研究乃是心理学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的领域。
- 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 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 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对学生毕业后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间接作用
3 学习迁移的理论
3.1 早期迁移理论
也叫做:“经典迁移理论”、“传统迁移理论”
3.1.1 形式训练说
代表人物:沃尔夫。
观点:
- 形式训练说是对学习迁移现象作出最早的系统解释的理论。
- 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
- 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乃是官能心理学。
实质教育:重知识,轻能力
形式教育:重能力,轻知识
其他考点: 认为迁移的是能力。认为迁移是自动发生的。缺乏科学依据(不科学的)。
3.1.2 共同要素说
代表人物 :桑代克、伍德沃斯
观点 :
- 桑代克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 其后伍德沃斯把共同要素说修改为共同成分说,即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
实验 :形状知觉实验
例子:骑自行车的经验,很容易迁移到骑电动车,不能迁移到开车。
3.1.3 概括说(经验类化说)
代表人物 :贾德
观点 :
- 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 认为迁移的前提是存在共同原理。
实验 :水下击靶实验
启示 :教学中要教授一般原理。
3.1.4 关系转化说
代表人物 :苛勒
观点 :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
实验 :小鸡啄米实验
3.2 现代迁移理论
3.2.1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代表人物 :奥苏贝尔
观点 :
-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 认知结构可利用性(范围大)、可辨别性(分得清)、稳定性(记得牢),会影响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3.2.2 迁移的产生式理论
代表人物 :安德森、辛格来
观点 :迁移产生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
产生式: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即 “如果…那么…” 。
产生式的重叠:
①如果骑自行车,那么扶把手。
②如果骑电动车,那么扶把手。
3.2.3 情境性理论
代表人物 :格林诺
观点 :迁移是如何以不变的活动结构或动作图式来适应不同的情境。“以不变应万变”。
4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4.1 主观因素
- 智力
- 年龄
- 认知结构的质量
- 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
- 学习的心向和定势:
①心向:心理倾向,即自己是否想要迁移。
②定势:即思维定势。定势是迁移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但是,这种定势同时又阻碍、限制了其他更简便 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产生,使思维僵化、因循守旧、难以灵活应用其他有效的经验来解决问题。
定势有关的实验 :陆钦斯量杯实验。
4.2 客观因素
- 学习材料的相同或相似
- 教师的指导
-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 迁移的媒介
5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一般为案例题或简答题)
- 精选教材
-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即教学内容顺序)
-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