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运用系统方法,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选择、安排、确定的构想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对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以及教学评价等活动过程的策划。
教学设计的依据
- 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 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 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 教学设计的现实依据
- 教学的实际需要。
- 学生的特点。
- 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学设计的特点
- 指导性
- 系统性
- 操作性
- 预演性
- 凸显性
- 易控性
- 创造性(最高表现)
教学设计的原则
- 以学生为主体
- 以教师为主导
- 可操作性
- 创新性
- 灵活性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 分析教学对象
- 确定教学目标
- 制定教学策略
- 设计教学评价
2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本节唯一重点)
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我国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 知识 :记住,知识的最低水平。
能知道、记住、叙述、背诵、回忆某个知识
- 领会 :理解,最低水平的理解。
- 转换:用自己的话把原来的知识转变一下。
例:说出一个词的近义词、对抽象概念举例、古文/外文翻译 - 解析: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括。
例:对数学公式的含义说明、对文章大意概括 - 推断:预测发展趋势。
例:让学生判断放在光滑水平面试的小滑块受到推力如何运动
- 转换:用自己的话把原来的知识转变一下。
- 应用 :较高水平的理解
将知识用于做题或实践
- 分析 :整体 -> 部分
例:区分新闻报道的事实与观点、外语复合句的构成成分、分析记叙文的构成要素
- 综合 :部分 -> 整体,一般会加入自己的创造力。
例:写作文、发表演说、通过实验归纳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 评价 :知识的最高水平
例:评定两篇报道哪一篇真实可靠、判断自己所写的作文是否切题、判断自己所证明的几何题的正确性
情感目标分类
- 接受: 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如课堂活动、教科书、文体活动等)。这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例:当老师阅读三国演义火烧赤壁时,学生专心坐着听。
- 反应: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这类目标与教师通常所说的“兴趣”类似,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
例:阅读指定教材、自愿阅读未指定的教材、为满足兴趣或享受而阅读。
- 评价: 指学生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和态度上表示正面肯定。这一水平学习结果是将对所学内容的价值肯定变成为一种稳定的追求,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态度”和“欣赏”。
例:当讨论有关小煤窑瓦斯爆炸事件时,学生应能积极表达自己关注生命等观点。
- 组织: 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属于这一级水平。
例:学生应该能明确阐明其支持公民权利立法的理由,并能识别出那些不支持其信条的立法。
- 个性化 :指个体通过学习,经由前四个阶段的内化之后,所学得的知识观念已成为自己统一的价值观,并融入性格结构之中。其学习结果包括广泛的活动范围,但重在那些有代表性的行为或行为特征。
例:学生应该对残疾学生表现出乐于帮助和关心的态度,在课堂内外帮助残疾学生解决行动不方便的问题。
动作技能目标分类
- 知觉 :这是动作技能的初始阶段,知道动作的顺序、构成等。
- 模仿 :按照要求重复动作,这个时候是有外在提示的,别人做,自己跟着做。
- 操作 :学生独立完整的做出动作,但是不准确。
- 准确 :动作的准确度提高,错误很少。
- 连贯 :动作已经协调和熟练了。
- 习惯化 :动作已经完全自动化了,很少受到环境的影响。
2.1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
知识 :指学习时涉及的相关内容
- 事实性知识:术语、日期、地点、人物
- 概念性知识:抽象、本质特征
- 程序性知识:动作
- 元认知知识:认知策略、技巧
认知过程 :学习时要掌握的学业行为表现
- 记忆
- 理解
- 应用
- 分析
- 评价
- 创造
与 “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的区别:去掉综合,增加创造。
3 教学目标的表述
3.1 行为目标陈述法
三个要素 :表述行为(以学生为主语)、表述条件、表述标准。
例子 :学生能 独自(条件) 面对全班同学 背诵(行为) 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词全文,语气的停顿和语调的变化与该演说风格一致(标准) 。
3.2 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
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
例子 :学完本节课后,学生能写一篇 赞美祖国(内部) 的文章并当众 朗读(外显) 。
4 教学媒体
按感官 :听觉媒体、视觉媒体、视听型媒体和交互型媒体
按媒体的表达手段 :口语媒体、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
5 课堂教学环境设计
5.1 基本的课堂空间设计(秧田式)
基本的课堂座次排列是传统的纵横排列模式。 适于独立的课堂作业、提问、演示和回答
5.2 特殊的课堂空间设计(适合不超过25人)
- 矩形:容许学生谈话,相互帮助,但是,对全班讲解可能差一些。
- 环形:比较适合讨论。
- 马蹄形:教师处在“U”字缺口的对面,可以让全班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课堂活动。
6 教学策略设计
6.1 教学策略的分类
-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 直接教学:为了成绩
- 接受学习:让学生理解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 发现教学:布鲁纳
- 合作学习
- 情景教学
- 个别化教学策略
- 程序教学: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人物普莱西,小步子教学、单元教学
- 掌握学习:布鲁姆,即达到教学目标
-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
合作学习和情景教学合称 “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 。
来自个别化教学策略的 “程序掌握” 也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