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1 新中国教育目的发展(了解)
(一)1957年
标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主席
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口诀:57主席说方针
(二)1982年
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地位:第一个法定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
(三)1985年
标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地位:提出 “四有” 青年概念
口诀:85四有好新人
(四)1993年
标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地位:提出应把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
口诀:93纲要应转素
(五)1994年
标准:《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地位: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
口诀:94意见概念提
(六)1999年
标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地位:提出终身教育
口诀:99决定定终身
(七)2001年
标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地位: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太多新思想,不易考。
(八)2006年
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不是颁布)
2 我国的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公民概念)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说法一:
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教育目的实现的根本途径。
说法二: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性质)。
坚持全面发展(质量标准)。
培养独立个性(内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根本途径)。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人们的教育思想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社会条件决定了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上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实现;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方法、途径)。
5 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构成与关系
5.1 构成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5.2 关系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平均发展)
德育——灵魂与统帅作用(方向和动力)
智育——前提和支持作用(智力、能力、知识、技能、成绩等体现智育)
体育——重要物质基础(中小学生体育的根本目的:增强学生的体质) (体育≠上体育课)
美育——动力作用(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包括:鉴赏美、创造美(美育的最高表现)))
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6 素质教育
6.1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两全两能一个性一宗旨)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
创新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6.2 素质教育与 “应试教育” 的区别
应试教育 | 素质教育 | |
---|---|---|
教育对象 | 面向少数学生 | 面向所有学生 |
教育目的 | 偏重知识传授 | 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全面进行 |
能力培养 | 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 | 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知识,技能,德育,方法,思想品德,价值观 |
教学方法 | 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 |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 |
学生评价 | 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 | 发展性评价,评价多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验、联系实际 |
教育着眼点 | 局限于学校 | 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
6.3 补充:素质教育的误区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素质教育就不应该有考试
不能唯分数论,要多元评价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教师首先要是学习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播者
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