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
1 个别教学制
定义:
个别教学制的产生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个别教学形式。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做作业。
代表人物:孔子、苏格拉底
优点: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缺点:效率低
2 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
定义: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产生标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
①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②癸卯学制首次以法定形式确立了班级授课制,并在全国推广。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班:以班为单位
课: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
时:与上课有关的时间
①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现场教学
②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在同一个教室中,由一名教师同时教几个年级的学生)
评价(与讲授、接受学习联合记忆)
优点:
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有严格制度保障教学开展。
缺点:
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3 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指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分组教学的分类
内部分组,是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前提下,根据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发展变化情况来分组教学的。
外部分组,打破传统的年龄编班,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来分组教学。
副作用:
资源分配不公
使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4 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4.1 设计教学法
代表人物:克伯屈
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4.2 道尔顿制
代表人物:柏克赫斯特
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老师指定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4.3 共同点
都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5 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
代表人物:劳伊德·特朗普
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首先是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然后是小班研究,每个小班 20 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的材料;最后是个别作业,其中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由学生自选,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 补充:贝尔——兰卡斯特制(导生制)(了解)
也称为“导生制”,产生于19世纪初的英国。
即由教师教年龄大的学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因由教师贝尔和教师兰卡斯特创制,故称为“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7 “小先生制”(了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32年提出并实施了“小先生制”,他提出儿童可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即学即教,这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
8 文纳特卡制(了解)
文纳特卡制是由美籍华人华虚朋于1919年在芝加哥市郊文纳特卡镇公立学校实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把课程分成两个部分:
一部分按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学习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等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前者通过个别教学进行,后者通过团体活动进行。
9 走班制(了解)
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和兴趣、愿望等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
“走班制”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教学班和行政班分离。
以选课制度为支撑。
教学对象相对同质。
优点:
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学生的学业规划,有利于学生自主决定学习内容。
10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指的是教师在课前制作关于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外完成通过观看视频的任务,根据教师的讲解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完成检测的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特征:
教师角色转变:从仅仅是指导者到参与者和问题解决者
课堂时间重新分配: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和消化知识
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吸收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
11 双师课堂
“双师课堂”就是一个课堂两位老师:一个老师在线上,一个老师在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