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德育过程

1 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实质是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道德 -> 品德

也可以说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品德 VS 道德

道德

品德

社会现象

个体现象

完整体系

局部要求

社会制约

社会与个人的制约

社会学、伦理学

心理学、教育学

联系

(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社会道德舆论和风气影响着个人品德的形成。

(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2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1. 品德形成过程是自我发展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

  2. 品德形成过程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德育过程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3. 品德形成过程可能与社会要求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德育过程与社会要求一致

3 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

  1. 教育者

  2. 受教育者

  3. 德育内容

  4. 德育方法

4 德育过程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也可以说,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是

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5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关于“知、情、意、行”

品德的心理结构

①道德认识

(道德观念)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动力、催化剂。

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

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

③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④道德行为

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德育过程的知、情、意、行培养具有多端性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也可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

特殊:但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它既可以从知开始,也可以从情、意、行开始。但无论从何处开始,都要注意同其他因素配合。只有使各个因素都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不知道 -> 知道、坏 -> 好、低 -> 高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活动和交往是个体品德发展的基础

多方面:社会、家庭、学校

例子:5+2=0。五天在学校,两天在家庭。如果两方面的教育影响不统一,那就不能达到德育目标。

统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需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