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德育原则

1 导向性原则

基本涵义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政治),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贯彻要求

  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 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 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基本涵义

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严慈相济

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贯彻要求

  1. 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2. 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3 因材施教原则(有的放矢原则)

基本涵义

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贯彻要求

  1.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4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基本涵义

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贯彻要求

  1. 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 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 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5 知行统一原则

基本涵义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孔子: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墨子: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朱熹: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孔子:力行而近乎仁

贯彻要求

  1. 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6 疏导原则

基本涵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陶行知的四颗糖故事

贯彻要求

  1.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7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基本涵义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贯彻要求

  1. 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 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8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基本涵义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

  1. 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 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 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9 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平行教育原则)

集体影响个人,个人也影响集体

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平行教育原则

马卡连柯:公社的教育方针概括地说,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的影响。

马卡连柯: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这种舆论的力量,是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

10 总结

  1. 知行统一原则:理论+实践、言行一致

  2. 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统一学校、家庭、社会

  3. 因材施教原则:有的放矢

  4. 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5. 导向性原则:理想性、方向性

  6. 疏导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7.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严格+关爱

  8.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正面+纪律

  9. 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平行教育原则)

口诀:一连营长双导三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