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育的概述

1 教育的词源

“教育”的由来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许慎《说文解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日常用法

  1. 教育是一种 “过程”

    例:我从这部电影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2. 教育是一种 “制度”

    例:教育是实现人才强国的基础。

  3. 教育是一种 “方法”

    例: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教育定义的类型

谢弗勒《教育的语言》

  •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创造的定义,即作者在自己的论文、著作等处,对教育的定义。
  • 描述性定义:对教育的适当描述和说明,即描述教育的关键特征。
  • 纲领性定义:教育应该是什么样

2 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 影响(无论好坏) 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有目的的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 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 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社会性) 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 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特征举例

  • 有目的:教学目标
  • 有计划:课表、教案
  • 有组织:班级授课制

广义与狭义的异同

  • 相同点:有目的
  • 不同点:狭义有计划、有组织

3 教育三要素

  • 教育者
    • 广义:从事教育活动的相关人员都是教育者
    • 狭义:学校教师
  • 受教育者
  • 教育影响

    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1. 最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
  2. 教育中的主要矛盾 :教与学的矛盾
  3. 教育中的基本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4. 关系/地位 :教育者站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占主体地位,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中介、桥梁)。

4 教育的本质及社会属性

4.1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 根本特征 ,是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马戏团训练猴子不属于教育,因为不是在培养人。

宝宝生出来就会吃奶不属于教育,因为天生的、本能的不属于教育。

4.2 教育的社会属性

  1. 教育具有 永恒性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 教育具有 历史性 :不同时期,不同教育
  3. 教育具有 相对独立性 :教育虽然受社会的影响,但有其自身的规律
    1. 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无论在何时,教育始终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不同时期,相同教育
    3.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超前、滞后
  4. 长期性 :培养时间周期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 生产性 :教育是生产性活动,可以促进生产
  6. 民族性 :不同民族,不同教育
  7. 阶级性 :不同阶级,不同教育

5 教育的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

个体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 个体 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称为教育的 本体 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对 社会 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教育的 派生 功能。

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等。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按其流向可分为 横向流动功能(只改变地点或环境,不提升地位和阶层)纵向流动功能(改变了地位和阶层)


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

正向功能(积极功能) :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消极功能) :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

显性功能 :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即学到的是在教育者意料之中的。

隐性功能 :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即学到的是在教育者意料之外的。

联系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关系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6 教育的起源

学说主张代表人物地位
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朱熹最早、第一个
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理论依据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忽视了教育的目的性。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辨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 “金钥匙” 。是 唯一科学和正确 的教育起源说。
需要起源说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的 需要杨贤江不重要
交往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的 交往活动叶澜不重要

常考学说的记忆口诀:

  1. 利息能生本

    利息(利、西):代表人物。生存本 物起源说。

  2. 心理仿孟禄

    无意义模 仿

  3. 米凯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