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被称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
- 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
- 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PS:工具分为物质工具和精神工具(如语言、符号)。
(二)心理发展观
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有四个方面的表现:
- 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随意:伴随意志。 - 抽象——概括技能的提高。
-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
-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人的个性化,是 心理机能形成的重要标志 。
(三)内化学说
- 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 内化的过程中语言发展中的自我中心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体现了教学原则: 量力性原则
最近发展区是 动态 变化的。
“发展”的概念由赞可夫提出,他是维果斯基的学生。
对教育的启示:
-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老师的教学决定着最近发展区。 - 支架式教学:老师是帮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