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 阶段性与连续性
- 定向性与顺序性
- 不平衡性
- 差异性
如果是身心发展的话,有第五点,互补性。
- 阶段性与连续性
不同年龄不同任务,要分阶段教学(不同阶段,不同难度,即量力性原则),但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 定向性与顺序性
定向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顺序性:循序渐进\- 不平衡性
(同一个人)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
例如:口语二到三岁发展得快,书面四到五岁发展得快\- 差异性
(不同的人)因材施教\- 互补性
身身互补:身体有一方面的缺陷会有另一方面作为补充
身心互补:身残志坚\
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学习准备
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关键期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最早提出这一概念。
印刻现象:小鸭子找妈妈
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同时,在关键期中,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也称为最佳期。
- 口语发展:2-3岁
- 计数能力:2-3岁
- 形状知觉:4岁
- 书面语言:4-5岁
- 掌握概念:5岁
狼孩,教育效果差,是因为错过了关键期。
转折期&危险期 转折期:两个阶段在短期内突然剧变化的情况。(如青春期、更年期) 危险期:在转折期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者是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行为。
所有人都有转折期(√) 所有人都有危机期(×) 转折期不一定伴随危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