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人本主义+建构主义
第五节 人本主义+建构主义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它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 建构主义是我国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1.1 建构主义知识观 主观性:知识源于主体的建构。例:小孩子认为 “过年” 值得高兴,但大人认为 “过年” 好烦。 动态性:知识并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或最终答案,而
第五节 人本主义+建构主义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它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 建构主义是我国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1.1 建构主义知识观 主观性:知识源于主体的建构。例:小孩子认为 “过年” 值得高兴,但大人认为 “过年” 好烦。 动态性:知识并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或最终答案,而
第四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总的观点: 行为主义:S-R,认知主义:S-O-R。“O” 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苛勒:完型——顿悟学习理论 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加涅: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1 苛勒:完型——顿悟学习理论 也被称为: 完型
第三节 行为主义(斯、班) 1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迷箱实验 观点: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学习概述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 学习的内涵 学习是 个体 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 练习或反复经验 而产生的 行为或行为潜能 的比较 持久 的 改变 。 注意点: 个体:人 + 动物 + 机器……(注意学习与教育的区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练习或反复经验:反复不重要,一次的经验
第一节 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概述 健康:没有疾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无心理疾病;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性别角色、社会适应、情绪积极、人格完整 常见学生心理问题 小学生:多动症、学习困难综合症、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儿童厌学症 中学
第五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能力差异及其教育意义 能力的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正态分布 能力发展类型的差异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能力的群体差异 性别差异 一般智力上无差别 具体领域有区分 年龄差异 种族差异 教育意义: 教学材料和语言方面 学科和兴趣方面 课堂管理和活动方面 课堂教学和
第四节 社会化发展与教育 1 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 时期 年龄 冲突 人格发展任务 婴儿期 0~1.5岁 基本的信任感 VS 基本的不信任感 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儿童早期 1.5~3岁 自主 VS 羞怯与怀疑 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学前期 4~5岁 主动 VS 内疚 培养主动感,克服内
第三节 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被称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 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 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PS:工具分为物质工具和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建构主义发展观(发生认识论) 图示:头脑中独特的认知结构 (原有的知识、想法) 平衡:有机体适应环境的状态 【一个动态的过程】(能听懂、理解新知识,脑子没有矛盾) 同化:已有经验完全能认知新事物,不改变原有认知结构——量变 顺应:已有经验不能认识新事物,改变原有认知
第一节 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